当前位置: 首页 · 思政课教学 · 本科生思政课 · 正文

本科生思政课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大纲
来源:12bet登录入口 发布日期:2022/04/19 点击量:

一、 课程基本信息

二、 课程性质与目标

本课程为必修的思想政理论课。本课程为员工了解近代中国的国情奠定历史学基础,目的是让员工熟悉近现代中国的演变历程,掌握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评价方法,了解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推翻“三座”大山,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共同富裕的历史,培养员工鉴往知来、知史爱国的能力。

课程目标1:员工应掌握近现代中国的历史脉络,学会用唯物史观进行历史时空观念的建构,培养员工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的能力。

课程目标2:培养员工的家国情怀,加深员工对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的准确把握。

课程思政目标:让员工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为什么选择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知史明理,知史爱国。

三、 课程教学基本内容与要求

1.导言

1)中国近代史综述

2)中国现代史综述

3)学习目的和要求

重点:什么是历史、历史学、历史科学?什么是近代史?

难点:掌握中国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历史过程,搞清楚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社会主义制度为什么好,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

基本要求:培养思路清晰、概念明确、评价客观的历史思维。


2.第一章:进入近代后中华民族的磨难与抗争

1)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

2)抵御外国武装侵略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

3)反侵略斗争的失败与民族意识的觉醒

重点:了解从鸦片战争到辛丑条约的基本历史过程,认识清朝廷是如何在外来侵略的打击下,不断丧权辱国,使中国的领土与主权不断受到破坏和丧失;了解中国人民的反抗与斗争精神及其失败的原因。

难点: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失败的原因

基本要求:了解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鸦片战争后外国对中国的军事侵略、经济掠夺、政治控制和文化奴役;了解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了解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的失败和民族意识的觉醒。


3.第二章:不同社会力量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1)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

2)洋务运动的兴衰

3)维新运动的进行与夭折

重点:了解洋务运动的起因、洋务派的思想、洋务运动的影响;了解维新变法的主张及其失败原因、经验教训。

难点:中国社会各派势力对于改变中国命运的认识与行动,认识洋务派、维新派、顽固派和革命派的思想主张与政治行动的意义,了解中国社会是如何艰难地转变与进步的;各种反动势力是如何阻挠中国社会进步与发展的。

基本要求:了解农民阶级、地主阶级统治集团及资产阶级维新派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了解洋务运动、戊戌维新运动的史实及其失败原因、经验教训。


4.第三章: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1)举起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

2)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3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和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失败

重点:辛亥革命的意义与失败原因;袁世凯及北洋军阀专制统治的反动统治。

难点:对辛亥革命的评价;民主共和制度难以落籍的原因。

基本要求:了解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辛亥革命,建立了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国,但民主革命的果实很快就被袁世凯篡夺;了解辛亥革命后孙中山领导的多次反袁斗争。


5.第四章:中国共产党成立和中国革命新局面

1)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

2)马克思主义的进一步传播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3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重点: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与五四运动时期的各种社会思潮与三次思想论争,马克思主义传播对中国革命的影响;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必然性及其重要意义;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的兴起及其失败的原因。

难点:五四运动的必然性及其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历史作用与意义;认识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及中国革命运动的深刻关系。

基本要求:了解五四运动的必然性及其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历史作用与意义,认识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及中国革命运动的深刻关系;了解五四运动的必然性及其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历史作用与意义,认识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及中国革命运动的深刻关系。认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必然性及其重要意义,了解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的兴起及其失败的原因。


6.第五章: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1)中国共产党对革命新道路的艰苦探索

2)中国革命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重点:中国共产党的武装革命、土地革命、反“围剿”斗争和长征;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

难点:宁汉合流后国民党政权及其性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及其性质和意义;长征精神及历史意义。

基本要求:了解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如何建立专制统治;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所进行的武装革命和土地革命的历史意义;了解中国共产党艰苦卓绝的斗争精神。

7.第六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1)日本发动灭亡中国的侵略战争

2)从局部战争到全国性抗战

3)抗日战争的正面战场

4)中国共产党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5)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其原因和意义

重点:抗日战争的三个阶段及其主要作战情况;第二次国共合作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与作用;中国人民遭受深重伤害与英勇的斗争精神,抗日战争的伟大历史意义。

难点:正面战场的作战及其作用;第二次国共合作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与作用。

基本要求:了解伟大的抗日战争的全过程,及相关重大历史事件,如国共两党在抗日战争中的表现与作用,了解日军惨无人道的野蛮罪行;认识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期间做出的巨大牺牲与奋斗;认识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与深远历史意义。

8.第七章:为建立新中国而奋斗

1)从争取和平民主到进行自卫战争

2)国民党政府处于全民的包围中

3)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合作

4)创建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

重点:内战爆发的原因,内战爆发后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重点进攻和人民解放军的战略反攻、战略大决战;广大人民与民主党派的民主运动和反内战运动;国民党反动统治的倒行逆施,政治经济的大崩溃,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新中国的诞生及其伟大意义。

难点:重庆谈判和1946年政协会议的重要意义;国民党反动统治的崩溃及其原因。

基本要求:认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解放战争的过程及其伟大胜利的历史意义;了解国民党反动派在军事上、政治上、经济上走向失败的经过与原因;认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


9.第八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与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与新生人民政权的巩固

2)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及其实施

3)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4)社会主义建设的良好开端

5)社会主义道路的艰辛探索和曲折发展

重点:巩固新生政权与恢复国民经济之间的关系;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特点及其历史经验。

难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特点及其历史经验。

基本要求:了解民主革命的完成和国民经济的恢复;了解和认识建国初期的中国社会性质;认识毛泽东与二十世纪中国的第二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掌握三大改造的特点及其历史经验。


10.第九章:改革开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和发展

1)历史性的伟大转折和改革开放的起步

2)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展开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跨世纪发展

4)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5)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6)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重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巨大进展及其主要原因。

难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接续发展;历史和人民选择改革开放的历史必然性。

基本要求:要认识思想上、政治上拨乱反正和经济上调整整顿的必要性;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功绩,认识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中共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认识邓小平与二十世纪中国第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掌握中共提出的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及其意义。


11.第十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1)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2)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

3)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

重点:新时代的鲜明特色和丰富内涵

难点:新时期与新时代的联系与区别

基本要求:站在历史高度,充分认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本内容、科学价值和深远影响,为世界发展贡献中国经验和中国智慧。

四、 课程学时分配


五、 教学设计与教学组织

1.本课程在教学中分别采取:

1)多媒体教学;(2)教材精读;(3)习题演练;(4)视频观摩;(5)研究性学习等。要求知行合一,注重实践能力培养。

2.本课程与其它相关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本课程侧重历史事实的解读,“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侧重理论分析,前者为进一步学习下者奠定知识基础,后者侧重理论分析。

六、 教材与参考资料

1.教材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编写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高等教育出版社,2021年修订版。ISBN 978-7-04-056623-9

2.参考资料

1李侃,《中国近代史》(第四版),中华书局,1994年。

2)蒋士第,《中国近代史参考资料》,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

3)王桧林,《中国现代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

4)胡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人民出版社,1982年。

5)费正清 费维恺,《剑桥中国史》(多卷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年。

七、 课程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标准

1.考核方式:课内与课外学习成绩相结合。

2.成绩评定方式:员工成绩=课内学习成绩70%+课外学习成绩30%。课程学习成绩=期末成绩70%+平时成绩30%。期末成绩由选择题、辨析题、简答题、论述题、材料分析题构成;平时成绩由考勤、课堂互动、课堂作业组成。本课程考试方式为闭卷。

八、 大纲制()订说明

本课程教学大纲根据20218月出版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021年版)》进行修订。


大纲执笔人:苗玥

大纲审核人:周守高

开课系主任:李肖

开课学院教学副经理:王润稼

制(修)订日期:20224


版权所有:12bet登录入口-欢迎您    电话010-88803302     京公网安备 110402430037 号